首页 励志正能量
导航

民族团结的那事

篇一:《民族团结小故事》

民族团结小故事

七月鲜花正怒放、七月里的民族团结之花开更鲜艳,新疆各族儿女共同构建了民族团结的和谐篇章。

下面,我来说说一只由回族夫妻、汉族兄弟组成的“回、汉装卸工”的小故事吧。

八十三团物资站,担负着全团一、二片区十余万亩土地的春播、田管、秋收、备耕等农用物资的运输、装卸任务;为了不误农时,物资站采用“快受理、快开票、快配车、快装卸”的四快原则,将物资“快速、有序、按时”发放到农户手里,这里也凝聚了那些回、汉族装卸队的一份辛勤的劳动成果,他们为83团场的农业建设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
这对夫妻叫马全社、马兰花,他们于2003年从甘肃广河县来到83团,他俩的搭档是汉族兄弟叫张伟峰、回族兄弟槽云龙,更有意思的是:张伟峰来自精河县托里乡,于是,在83团诞生了一个由:回族、汉族、地方乡村的农民组成的“特殊装卸队”的群众组织,他们的平均年龄33岁;带队的马全社今年36岁,岁数最大,别看他个子小,干起活来却有使不完的劲,25公斤一袋的肥料,一扛就是两袋,不到三个小时,25吨肥料,在他的带领下,很快就装卸一空,经过他们“摆弄”过的肥料,摆放的整齐划一、井然有序、边成线角成方,非常有整体感;连队保管在点货、验货时,一次通过,即节省

了验收时间、又为连队提供了很好的“快、捷、准”的货物流通渠道。

而他的妻子马兰花,胖胖的身材,中等个子,虽然是个女性,可干起活来,也是巾帼不让须眉:40公斤的化肥袋子,扛起来就走,一步一步走的很沉稳、也很稳当,一个上午下来,他们要为两个连队装卸50吨肥料,要肩扛1250个袋子,汗水打湿了衣衫、汗珠子顺着脸颊往下流,问她苦不苦、累不累?她说:和男同志拿一样的工钱,就得干一样的活儿,男同志能干的活,我们女同志也一样干得了;每年秋季全层施肥的季节,我们装卸的全都是50公斤的袋子,我也一样能扛起来,虽然扛起来很费劲、很吃力,有时候累的真想大哭一场,但是,想到我的回、汉兄弟们都在看着我、指望着我,我一咬牙就坚持了下来,“痛,并快乐着”,我能坚持。

每年春耕、春播和秋季备耕的大忙季节,也是马全社他们最辛苦的时候,他们几乎没有节假日和周末,每天天不亮就起床,,马不停蹄奔波于各连队,饿了来不及做饭,就吃块馕饼喝瓶矿泉水,每晚天黑透了,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,倒头就睡,饭也懒的吃。

就这样,他们创下了每天装卸农用物资160吨的好成绩,没有耽误过一天的农时。

这就是我讲述的新疆“回、汉装卸工”的故事,他们的故事非常普通,也很平凡,但是,他们在普通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伟大事业,展现了一个新时代民族团结的新风尚。

篇二:《民族团结小故事》

民族团结小故事

现在我已经读五年级了,可是我还记得我上四年级下册的时候,我跟李好坐同桌的那段日子。

记得那天是2015年3月2日,我们刚来报道,我之前是想跟李娜坐在一起,可是在调位子的时候,李老师却让我跟李好坐,说是让我辅导辅导他,在那时,我很嫌弃他,因为他学习不好,卫生也不好,可师命难违,我只好勉强跟他坐在一起。

后来,开始正式上课了,可李好那时很调皮,上课的时候动不动就跟我说话,我三番两次的警告他,可他就是不听,上课的时候,不是跟我说说这个,就是给我看看那个,终于有一次,我忍不住告诉老师,老师那是就训了他几句,我本以为老师训他几句,他就不敢那样了,可是,上课时他仍旧那样,老师告诉我,他天生就调皮捣蛋,让我只辅导他的作业就行了,老师教育完我后,就跟李好说,要是他再不听话,就把他爸爸叫来。因为李好很怕他的爸爸,所以才不捣乱我的。

之后,因为他不好好学习,大练就有好多错题,然后我就辅导他,可是他却不知好歹,在我给他讲题的时候,就不听,但我每次想起李老师的话,就又耐心的给他辅导,可他仍然不听,还跟坐在后面的王天乐说话,我忍无可忍,去告诉了李老师,李老师说先让我走。她自己会给他爸爸打电话,李好听了,就哭了,说不要叫他的爸爸,并用恳求的眼光看着我,我看见他都哭了,就答应留下来继续辅导他。

之后,他就表现的很乖,虽说成绩没有提高,但他的大练已经没有错题了,我很开心,李老师也很开心,当然,他自己也很开心,而且,他上课的时候也不捣乱我了。

之后的一天,早上晨读时,我正要拿语文书,可却发现我忘带了,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,问这问那的借奇迹课堂,可他们都不肯给我,这时,我看见李好把他的语文书放到桌子中间,我心里很感动,说了一声谢谢,就跟他一起晨读了。之后我觉得也应该帮助帮助他,他没有钢笔,我就拿出我的备用钢笔。给他,他没有橡皮,我就跟他同用一个。。。。。。虽然我现在不跟他同桌了,但我相信,这份友谊会一直延续下去。

篇三:《民族团结小故事》

同在蓝天下,我们牵手同行

尊敬的各位老师、亲爱的同学们:

大家好,我是来自三年级一班的参赛选手甘梓涵,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《同在蓝天下,我们牵手同行》。

在我的记忆里,发生在我身边的民族团结的故事有很多。因为,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,我们班就是一个多民族的班级,有汉族、回族、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这四个民族。各民族同学之间相处的非常和睦,就连我们班的体育老师也是个哈萨克族呢!

记得三年级上学期的时候,我们班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小姑娘哈迪热亚病了,好几天都没有来学校上课了,而且,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,大家都非常着急和担心。放学后,我们几个好朋友带上今天的家庭作业和这几天课上的笔记,去她家给她补课。到了她家,他的爸爸妈妈热情地招待了我们,给我们端来了许多自制的维吾尔族风味小吃,有又香又酥的油馕、有热腾腾的奶茶、还有香甜可口的干果。由于她很久都没来上课了,所以她落下的课就很多,有语文、数学、英语等等。所以,我们几个小伙伴就轮流给她补课,语文补完又补数学,数学补完又补英语……补完课后,我们又和她一起把当天的作业做完,不知不觉之中天黑了。回家的时候,她爸爸把我们一个个都送回了家。

在此后的几天里,我们几个放学后,仍然坚持去给她补课,直到她病好了之后回到学校。她的课也一节都没有落下,我们的友谊

也更加深厚了。正如老师所说:民族团结人人有责,在我看呀,我们就是民族团结当中的一份子,那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再接再厉!共同进步!

民族团结是永不凋谢的花,它是我们新疆稳定繁荣发展的和谐之花,我们每一个人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,让民族团结之花开满校园,开满全世界。

三一班甘梓涵

篇四:《民族团结小故事》

民族团结小故事

在我的记忆里,发生在我身边的民族团结的故事有很多。因为,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,我们班就是一个多民族的班级,有汉族、回族、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这四个民族。各民族同学之间相处的非常和睦,就连我们班那时的班主任安老师也是个回族呢!

记得六年级的时候,我们班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小姑娘萨尼亚病了,好几天都没有来学校上课了,而且,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,大家都非常着急和担心。放学后,我们几个好朋友带上今天的家庭作业和这几天课上的笔记,去她家给她补课。到了她家,他的爸爸妈妈热情地招待了我们,给我们端来了许多自制的维吾尔族风味小吃,有又香又酥的油馕、有热腾腾的奶茶、还有香甜可口的干果。由于她很久都没来上课了,所以她落下的课就很多,有语文、数学、英语等等。所以,我们几个小伙伴就轮流给她补课,语文补完又补数学,数学补完又补英语……补完课后,我们有和她一起把当天的作业做完,不知不觉之中天黑了。回家的时候,她的爸爸,把我们一个个都送回了家。

在此后的几天里,我们几个放学后,仍然坚持去给她补课,直到她病好了之后回到学校。她的课也一节都没有落下,我们的友谊也更加深厚了。

呼图壁县第二中学

七(9)班杨晨

篇五:《五年级民族团结小故事》

民族团结一家亲

四年级(6)班

56个民族是一家,56颗心儿紧相连,56种语言各不同,56个民族是亲人!民族之间互帮互助,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。你们知道吗?56个民族传统文化不同,语言不同,但是我们的心却相同,大家是离不开的。{民族团结的那事}.

我们年四级(6)班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,共有三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,有回族、乌兹别克族、维吾尔族。这三个民族团结一心,互相帮助。

乌夏尔是乌兹别克族同学。学习不好,和我坐,成绩很快提高了。当乌夏尔有困难时我会不厌其烦地给他讲题。乌夏尔开心得留下了高兴的笑容。

这样的例子举胜举,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,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,各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。在我们这个4个民族中的大家庭中,一定要学习这“三个离不开”。

让我们大家一同分享快乐,永远不分离,因为我们是一家人!

在我的诸多好朋友之中,有一位汉族小女孩——郭妍妍,她是一个爱笑的汉族小女孩,她的笑声是那样动听,常常在我耳边回荡,自信、乐观是他最大的特点,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的事,她总是不放弃,不丧气。我觉得她还是一个十分有威信的男生,无论她做什么事都会带动一些同学。我经常在学校的学习中经常遇到不懂的题和语文书中的词句;在作业中常常出现不理解的题目要求;还有许多文不对题、词不达意的情况。这时候我们的好朋友郭妍妍同学可帮了大忙。各种习题,她都会热心给民族同学解答,让我们能渐渐熟悉汉语、理解汉语;让我们能准确流利的使用汉语,提高学习成绩。她是一名对音乐和舞蹈感

兴趣的汉族同学,维吾尔民族舞蹈,还有其他乐器和舞蹈。这些音乐和舞蹈都蕴含着我们浓郁的民族特色。我会在课余时间一起跟郭妍妍同学一起跳舞唱歌,互相学习让我们增长了知识,共同学习生活让同学们组成了一个大家庭。

民族团结是永不凋谢的花,它是我们新疆稳定繁荣发展的和谐之花,我们每一个人要想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,让民族团结之花开满校园,开满全世界。

篇六:《民族团结小故事》

为维族兄弟无偿捐肾的汉族姑娘

一个动人故事,唱响了天山南北,一个汉族姑娘,感动了亿万人民。我也不只一次的被这个姐姐深深感动着。

毛兰江,一个新疆维族男孩,那年18岁,正在备战高考,却被发现是尿毒症晚期,只有换肾才能挽救他的生命。可是,经过医院的检查,男孩的亲人都不符合捐肾的条件,他的病情几度恶化,生命危在旦夕。

一天,23岁的汉族姑娘王艳娜,在报上得知了毛兰江的不幸遭遇,不禁为这个维族男孩担忧,她总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。

第一次去医院看望男孩时,王艳娜就提过捐肾,但当时没有一个人把这事放在心上,大家都以为,连男孩亲人的肾都不符合要求,一个素不相识的汉族姑娘就更别提了。但是王艳娜却没有放弃,她瞒着自己的父母,还是到医院却做了配型检查。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,这个汉族姑娘和维族男孩的配型项目居然全都吻合,这简直就是个奇迹。

因为媒体的报道,王艳娜要捐肾的事,没能瞒住家人,父母都极为震惊。她对家人说:“毛兰江这么小就面临死亡,太可怜了!如果我不捐肾,他就会死,我捐一个肾也能健康地活着,还能救人一命。”看到女儿这么坚定的表态,她的父亲默许了,但母亲却哭晕了好几回。

虽然母亲一再反对,手术还是如期进行,两人一起被推进了手术室,两个小时后,王艳娜那颗健康的肾成功移植到了毛兰江的体内。而毛兰江的母亲,早已激动的泣不成声,她紧紧握着昏迷中的王艳娜的手,说:“娜娜,谢谢你!你就是我的女儿!我的汉族女儿!”如今,他们都健康的生活着,毛兰江说他多了一个汉族姐姐,王艳娜说她多了一个维族弟弟。就这样,一颗传奇的肾脏,把两个不同民族不同性别的人紧紧地连结在了一起。

篇七:《民族团结的故事》

民族团结的故事教案{民族团结的那事}.

我们伟大祖国,是56个兄弟民族共同组成的命运共同体。从历史上看,虽然我国各民族形成和发展的情况各不相同,但总的方向是汇聚成为统一的中华民族,都是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一员。正是由于国家的长期统一,以及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中形成的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,特别是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斗争中结成的休戚与共、相互依存的关系,把我国各民族的命运紧紧地与祖国的命运连在了一起。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。自秦汉开创我国大一统的格局以来,统一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。历代王朝的统治者,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,都认同自己是中国境内的民族,都以统一中国为已任,都把自己建立的王朝视为中华正统。所以,往往争斗是为了统一,统一后又致力维护统一。新中国的成立,不仅使中华民族赢得了失去百年的独立、自由和尊严,更开启了各民族平等合作、繁荣发展的新纪元。正是有了这“好大的一个家”,13亿骨肉同胞才得以幸福生活;正是有了这“好大的一个家”,56个民族才能各美其美、共生共荣。现在,各族人民正在伟大祖国的怀抱中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,中华民族正在祖国的繁荣昌盛中走向百年期盼的伟大复兴。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了一个道理:祖国统一、民族团结,是各族人民之福;祖国分裂、民族离乱,是各族人民之祸。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,每个民族的生存发展、繁荣进步,首先取决于国家的命运,取决于国家。

以下是几个体现民族团结的故事:

1.和亲使者——王昭君

王昭君,名嫱,字昭君。西晋时,为避司马昭之讳,改称明君。西汉晚期生于南郡兴山县(今湖北省秭归县)。因聪慧丽质,汉元帝时入宫为待诏。

西汉晚期,汉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长期的战乱,恢复了和亲关系。汉元帝竟宁元年(公元前33年),西汉王朝答应匈奴呼韩邪单于的要求,同意王昭君出塞和亲。从此出现了汉匈和好、民族和睦相处的局面,受到历代人民的称赞。

王昭君自愿出塞,远嫁异族,表现了一个弱女子不顾边塞荒凉,不畏北地风寒和毡帐之苦的非凡胆识和勇气。昭君出塞和亲,是当时汉匈双方政治上的一件大事

昭君出塞后60年,是汉匈和睦相处的60年,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区在内的整个漠南和平发展的60年,出现了牛马布野人民炽盛的繁荣景象。饱经战乱之苦后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汉匈各族人民,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。民间传说,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,下嫁呼韩邪单于。她出塞时,和呼韩邪单于走到黑河边上,只见朔风怒吼,飞沙走石,人马不能前进。昭君款款地弹起了她所带的琵琶,顿时狂风停止呼号,天上彩霞横空,祥云缭绕,地下冰雪消融,万物复苏。一会儿,遍地长满了鲜嫩的青草,开遍了绚丽的野花。远处的阴山变绿了,近处的黑水澄清了。还飞来了无数的百灵、布谷、喜鹊,在她(他)们头顶上盘旋和歌唱。单于和匈奴人民高兴极了,于是就在黑水边定居下来。后来,王昭君和单于走遍了阴山山麓和大漠南北。昭君走到哪里,哪里就水草丰美,人畜两旺。在缺少水的地方,昭君用琵琶一划,地上就会出现一条玉带般的河流和片片绿茵茵的嫩草。昭君还从一个漂亮的锦囊里取出五谷种子,撒在地下,于是就长出了五谷杂粮。昭君去世时,远近的农牧民纷纷赶来送葬,他们用衣襟包上土,一

包一包的垒起了昭君墓。传说昭君墓一日三变,晨如锋,午如钟,酉如枞。就是说,昭君墓早晨犹如一座山峰,中午犹如一座鼎钟,黄昏时犹如一棵鸡枞(伞菌科圆锥形菌纲植物)。

王昭君是民族团结友好的象征,她的功绩也得到后世的尊重。

2、文成公主进藏的民间故事

在中国历史上,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。唐太宗时期,文成公主远嫁吐蕃,便是和亲情况的典范。在她的影响下,汉藏两族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,所以,今天人们把文成公主誉为最

成功的女外交家实不为过。

唐太宗贞观12年,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,唐太宗治理下的唐朝正值国富兵强,于是派侯君集督率领大军讨伐。大败吐蕃于松州城下。松赞干布只好俯首称臣,并对大唐的强盛赞慕不已,他在

上书谢罪的同时,还特向唐廷

求婚。

唐太宗经过一番考虑,决定答应他的请求,于是在宫中选定了一个通晓诗书的宗室之女,封她为文成公主。文成公主原是唐太宗一个远亲李姓王侯之女,自幼饱读诗书,她虽然对遥远的吐蕃心存疑虑,却又充满了对新奇的向往,因而也就应允了。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,于贞观15年隆冬,一支十分可观的送亲队伍,在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的率领下,护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亲。这支队伍,除了携带着丰盛的嫁妆外,还带有大量的书籍、乐器、绢帛和粮食种子;组成成员除文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,还有一批文士、乐师和农技人员,几乎就象一个“文化访问团”和“农技队”。唐太宗深谋远虑,觉得只有千方百计地对他们从经济

和文化上予以协助,使吐蕃在潜移默化中感激和追随大唐。文成公主实际上就是肩负着

这项和睦邦交的政治任务而远嫁,这支送亲的队伍也是前去协助她完成这项使命的。

唐朝文成公主嫁给藏王松赞干布的故事,流传1000多年了。汉藏联姻促进了民族团结,特别是对藏族经济、文化等方面的发展,起了积极的作用。当时汉族的纺织、建筑、造纸、酿酒、制陶、冶金、农具制造等先进生产技术,以及历法、医药等都陆续传入了藏族地区。同时,汉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。

3.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故事

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,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,孝文帝决心把国都从平城(今山西大同市东北)迁到洛阳。

为了这个,他怕大臣们反对迁都的主张,先提出要大规模进攻南齐。有一次上朝,他把这个打算提了出来,大臣纷纷反对,最激烈的是任城王拓跋澄。

孝文帝很恼火说:“国家是我的国家,你想阻挠我用兵吗?”拓跋澄反驳说:“国家虽然是陛下的,但我是国家的大臣,明知用兵危险,哪能不讲。”

孝文帝想了一下,就宣布退朝,回到宫里,再单独召见拓跋澄,跟他说:“老实告诉你,刚才我向你发火,是为了吓唬大家。我真正的意思是觉得平城是个用武的地方,不适宜改革政治。现在我要移风易俗,非得迁都不行。这回我出兵伐齐,实际上是想借这个机会,带领文武官员迁都中原,你看怎么样?”

拓跋澄恍然大悟,马上同意魏孝文帝的主张。

公元493年,魏孝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三十多万南下,从平城出发,到了洛阳。正好碰到秋雨连绵,足足下了一个月,到处道路泥泞,行军发生困难。但是孝文帝仍旧戴盔披甲骑马出城,下令继续进军。

大臣们本来不想出兵伐齐,趁着这场大雨,又出来阻拦。孝文帝严肃地说:“这次我们兴师动众,如果半途而废,岂不是给后代人笑话。如果不能南进,就把国都迁到这里。诸位认为怎么样?”大家听了,面面相觑,没有说话。孝文帝说:“不能犹豫不决了。同意迁都的往左边站,不同意的站在右边。”

一个贵族说:“只要陛下同意停止南伐,那么迁都洛阳,我们也愿意。”许多文武官员虽然不赞成迁都,但是听说可以停止南伐,也都只好表示拥护迁都了。

孝文帝把洛阳一头安排好了,又派任城王拓跋澄回到平城去,向那里的王公贵族,宣传迁都的好处。后来,他又亲自到平城,召集贵族老臣,讨论迁都的事。

平城的贵族中反对的还不少。他们搬出一条条理由,都被孝文帝驳倒了。最后,那些人实在讲不出道理来,只好说:

“迁都是大事,到底是凶是吉,还是卜个卦吧。”

孝文帝说:“卜卦是为了解决疑难不决的事。迁都的事,已经没有疑问,还卜什么。要治理天下的,应该以四海为家,今天走南,明天闯北,哪有固定不变的道理。再说我们上代也迁过几次都,为什么我就不能迁呢?”

贵族大臣被驳得哑口无言,迁都洛阳的事,就这样决定下来了。

篇八:《民族团结小故事》

大爱不分民族,你我共圆中国梦!

梦,是雨后的彩虹;梦,是绚丽的畅想;梦,是生命的渴望。梦,是追求;是奋斗;是挥洒的汗水。

梦,是令人遐思的字;梦,也是催人奋进的字;梦,更是诠释生命意义的字。你的梦,我的梦,他的梦汇聚成十三亿人民的梦,这就是中国梦。中国梦是你的梦,我的梦,他的梦,十三亿人民的梦,更是祖国56个民族共同的梦。

大爱不分民族,你我共圆中国梦!

再努尔,你有梦吗?{民族团结的那事}.

有啊,我的梦太多了,可是啊,我心里有一个非常美丽的梦!

快说,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!

“我走过多少地方,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“,我的梦啊,和我美丽的家乡有关,我多么希望,我能用自己的力量来保护我们美丽的新疆,让她不再受伤,让新疆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平安、幸福、美满、快乐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。

你的梦。同样也是我的梦,是我们新疆各族人民共同的梦。

你听说过,哈萨克族霍额哈依夫妇的故事吗?

当然知道,在新疆奇台县吉布库镇,有一个汉族女孩,20年前,她被一个哈萨克族家庭收养,因此有了个哈萨克族名字“麦尔孜依”。{民族团结的那事}.

“麦尔孜依”的汉语意思是“快乐”,对于一个被亲生父母无情抛弃、重度残疾的汉族弃儿来说,生活在一个对她关爱备至的哈萨克家庭,麦尔孜依无疑是{民族团结的那事}.{民族团结的那事}.

快乐的,但养育她霍额哈依、比依台坎夫妇却为此付出了世人难以想象的艰辛。1989年10月4日,霍额哈依17岁的大儿子在放羊途中捡到了一个包袱,里面有一个嗷嗷啼哭的女婴,他把孩子抱回家交给了父母。打开包袱,看到一张小纸条上写着:这是一个10个月的汉族女孩,有哪个好心人捡到后,请好好收养她吧,拜托了。再仔细一看,发现女婴嘴唇上有豁,原来是一个有“兔唇”的残疾孩子,但他们还是决定收养她。

第二天,霍额哈依夫妇请来亲戚、邻居、朋友,按照哈萨克习俗,宰了一只羊,像自己生了孩子一样在家里举行隆重的仪式。亲戚朋友看到麦尔孜依都直摇头,有的说:千万不要养这个孩子,以后会成为负担。还有的说:你们也不富裕,为什么要养别人不要的残疾孩子,将来你们会后悔的!

1

当时,霍额哈依夫妇已经有6个孩子,4个孩子上学,家里只有20亩地、50只羊,全家年收入仅有3000多元,日子过得十分拮据。面对一片反对声,他们依然没有动摇。

麦尔孜依在这个哈萨克家庭得到了比其他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护。家里有好吃的,要添置新衣服,总是要先给她。积攒了一些钱,霍额哈依夫妇带上麦尔孜依去了医院。本想治好“兔唇”,就可以得到一个健康的孩子。没想到一检查,麦尔孜依还患有严重的先天性癫痫和智力残疾,医生告诉霍额哈依夫妇:这孩子能活下来就不错了,要将她彻底治好,可能性很小。

麦尔孜依的残疾程度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,即便如此,霍额哈依夫妇依然没有动摇、没有放弃。为了给麦尔孜依治病,整整17年的时间,他们背着她四处求医,付出了无数的艰辛,皱纹爬满了霍额哈依的面庞,比依台坎累弯了腰,整个家庭也陷入了贫困。治病没钱时,就只能卖羊;羊卖光了,就向亲戚朋友借钱。高昂的治疗费,让他们债台高筑,欠账最多时达3万多元。

因为严重残疾,麦尔孜依比正常孩子发育要缓慢得多,7虽才能勉强走路,可以说是在妈妈比依台坎的背上长大的。2005年,麦尔孜依的癫痫病终于治好了,至今再没有发作过,但其他症状没有任何好转。

霍额哈依夫妇对一名汉族残疾弃婴不离不弃的举动,感动了亲朋好友,村民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,村镇政府领导也予以关注。2007年,霍额哈依夫妇终于还清了欠款,在残联、从镇政府和乡亲们的帮助下,还盖起了新房,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。

麦尔孜依今年已经20岁了,依然不会说话,没有任何生活自理能力,生活起居一步也离不开妈妈,俨然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婴儿。但霍额哈依夫妇对20年前收养麦尔孜依的举动和20年复出的无数艰辛一点也不后悔。

霍额哈依夫妇用20年的时间,用爱润育了一个生命的奇迹,在你的身边,在我的身边,到处都有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,它们也许不是惊天动地,但却温暖人心,犹如那涓涓细流,却能汇成爱的海洋!滴滴雨露,滋润心田!

这就是我们的梦,我们13亿中国人的梦,更是我们56各民族共同的梦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之梦,就是56个民族亲如一家的团结之梦。

梦在心里,路在脚下。把你的梦,我的梦、他的梦汇聚在一起就是我们的——中国梦!

2

篇九:《民族团结小故事》

尊敬的各位老师.各位同学:

大家好,我是六年级二班的巴合加那提,很高兴能参加这次演讲比赛。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《》

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,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。这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六朵花,在中华大地上盛开!有一句歌词叫做“家是一个家,国是大中国”。这句歌词谁也不陌生。自秦朝开始,我国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。在此两千多年的历史当中始终没有间断过。我国幅员广阔。在960万平方公里上生活着56个民族。当今的中国,搞好民族团结才是重中之重。民族团结,不仅有利于国家的发展,有利于人民内部的团结,更能增强各民族之间的责任感。其实,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民族团结的例子。

在我们班民族同学和汉族同学受到的教育相同,那些好学的民族同学甚至比汉族同学还要出色。回族女孩马爽和哈族女孩森巴提,虽然她们是少数民族,可是,学习成绩一点都不逊色;我们班的中队长也是一位活泼的小女孩,她叫朱得孜。在我们班同学发生矛盾时,她经常去化解,在我有一些修辞手法不会用时,她会给我细心地讲;江波拉提是一位哈族小男孩,在运动会上,他的表现令我们震惊:一举拿下两个第一名;我们班的班委叶森画画非常好,经常获奖。

我最感动的是,有一次,一个叫李舒扬同学生病。被热心的朱得孜知道了,她二话没说,就和几个少数民族同学去看他。李舒扬没想到第一个看他的并不是汉族同学,而是几位不曾来往的民族同学。朱得孜把这两天的作业讲了一下,马爽为他讲语文,森巴提为他讲数学。结果,李舒扬病好后,学习成绩一点都没有下降。

单靠一朵美丽的鲜花,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,个人只有融入团结的集体才能实现宏伟目标。

因此,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,才能自立于世界,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。特别是我们这些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的青少年更应该学会团结,这样才能立足社会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也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。

生活中,我们要学会团结,了解团结的重要性。让团结伴随我们。今天的中国需要团结明天的中国更需合作,让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祖国。

篇十:《民族团结小故事》

民族团结小故事

三年级李生海

从前,人的每只手都有五个兄弟——大哥(大拇指)、二哥(食指)、三哥(中指)、四弟、(无名指)、五弟(小指)。他们都有各自的分工,尽职尽责团结的生活在手上。可是时间一长,他们的思想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,都认为自己的本领最大。最终矛盾激化,一场不可避免的争吵发生了。大哥说:“我天天带领着你们早出晚归,辛勤的为手服务,我的本领最大。”二哥说:“你分配不均有失职之处,出了事都是我给你顶着,我的本领最大。”三哥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:“你们都把脏活累活压在我的身上,美其名我的身材修长体格健美。”四弟尖着嗓子插嘴道:“那是你自找。瞧我管理的外交处那可是顶呱呱,我的本领最大。”五弟也争吵着说他的本领最大。他们激烈的争吵,谁也不让谁。这时人说话了:“要不你们比比谁能拿起地上的球,谁的本领就最大。”于是,他们争先恐后的去拿球,可是,不管怎么努力就是拿不起那个球。人说:“你们一起拿试试。”他们走在一起轻轻一拿,球就很轻松的拿了起来。他们终于明白,团结就是力量。其实,在生活中团结的影子也处处可见:许多许多的石头堆积起来可以变成一座巨大的高山;许多许多的砖头垒筑起来,可以砌成万里长城;蚂蚁虽小,但许多蚂蚁团结在一起,能拖动一根很大的骨头;一个人的力量虽小,但许多微弱的力量汇合在一起,就能排山倒海,战胜一切!新中国的成立靠的是什么?靠的是全国人民一条心;抗洪抢险的胜利靠的是什么?靠的是军民齐心协力;成功战胜“非典”靠的是什么?是所有同胞众志成城!优秀的名校、班级靠的是什么?靠的是全体师生的团结努力。一滴晶莹的水珠虽然美丽,但经不起太阳的曝晒,个人的力量再大,也不能单枪匹马杀出天下,只有团结才会让人生之路更平坦,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